(1)拆除管道附件、溫度測點等。
(2)在泵對輪、電動機對輪及調整墊片及對輪螺栓相對位置做好標記,組裝時按照記號裝復。
(3)拆卸對輪螺栓,測量對輪間的軸向距離及調整墊厚度。
(4)拆除泵底座連接螺栓,將泵從筒體吊出,水平放在專用檢修架上。
(5)在各部件相對位置做好標記,按要求完成各部件的拆卸及清理、檢查工作。
2、聯軸器晃度的測量與標識
(1)聯軸器晃度的測量。該項工作應在轉子解體前進行。將聯軸器沿圓周方向分成8等分,按轉動方向盤動轉子,記錄百分表讀數。聯軸器最大晃動值即為測量結果中對輪直徑兩端相對數值之差的最大值。
(2)聯軸器的標識。螺栓應與螺栓孔逐一標識。
3、潤滑軸承的更換
(1)軸承損壞、間隙超標應更換。
(2)軸套應光滑、無磨損,鍵槽完好,更換的新軸套應測量尺寸。
(3)核對新軸承尺寸,計算軸承間隙。
(4)清理干凈后將新軸承垂直放在節段內,不得使軸承歪斜。
(5)配裝緊固螺釘,防止軸承轉動。
4、聯軸器中心的調整
(1)在填料函內放入假瓦。
(2)架好百分表盤動電機轉子。
(3)每隔90。記錄一次讀數,計算偏差值。
(4)用底座頂絲移動電機位置,使徑向偏差在允許范圍。
(5)在電機與泵結合面加調整墊,使泵與電機端面偏差在允許范圍。圓心、端面偏差≤0.05mm。
5、料的裝配
(1)填料環、填料壓蓋解體后應清理干凈。
(2)填料尺寸應合適。
(3)每圈填料長度應合適,切口、錯開應合適,水封環應對準來水口。
(4)壓蓋四周間隙相等。泵啟動時應調整壓蓋螺母,保持有少量液體不斷從填料函內滲出為宜。
6、對輪間距的復檢
(1)測量兩聯軸器的平面距離和調整環的厚度,兩者之差應等于泵軸總提升值的1/2,若差別較大,應加工調整環或更換調整環。
(2)按解體標記裝復調整環、對輪螺栓及附件等。
凝結水泵是將凝汽器底部熱井中的凝結水吸出,升壓后流經低壓加熱器等設備輸送到除氧器。我國的凝結水泵均采用定速電動機拖動的離心式泵,屬于中、低壓冷水泵范疇。凝結水泵抽吸的是處于高度真空狀態下的飽和凝結水,吸人側是在真空狀態下工作,很容易產生汽蝕和吸人空氣。凝結水泵的運行條件要求泵的抗汽蝕性能和良好的軸密封裝置性能。
在中小型機組上,往往采用凝汽器無水位運行方法,即利用凝結水泵汽蝕來調節泵的出力。無水位運行方式使泵經常處于汽蝕狀態下工作,葉輪的工作壽命很短,運行極不穩定。大機組的凝結水泵則采用有水位運行,設置自動調節凝汽器熱井的水位的裝置。
目前,為了適應機組在低負荷時滑壓運行,降低除氧器水位調節門的節流損失,與大型機組配套的一些凝結水泵已改為變速運行(變頻),以降低凝結水泵的能耗,減少其汽蝕的可能性。
1.凝汽式機組的凝結水泵臺數和容量選用要求
每臺凝汽式機組宜裝設兩臺凝結水泵,每臺容量為最大凝結水流量的110%。一臺運行,一臺備用。當運行中的凝結水泵發生故障時,備用凝結水泵自動投入。大容量機組也可裝設三臺凝結水泵,每臺容量為最大凝結水流量的55%。但應進行技術經濟比較后確定。機組高負荷時,兩臺凝結水泵運行,一臺為備用。
2.供熱機組的凝結水泵臺數和容量選用要求
(1)工業抽汽式供熱機組或工業、采暖雙抽式供熱機組,每臺宜裝設兩臺或三臺凝結水泵。
①當機組投產后即對外供熱時,宜裝設兩臺110%設計熱負荷工況下凝結水量或兩臺55%最大凝結水量的凝結水泵.兩者比較取較大值。
②當機組投產后需較長時間在純凝汽工況或低熱負荷工況下運行時,宜裝設三臺110%設計熱負荷工況下凝結水量或三臺55%最大凝結水量的凝結水泵,兩者比較取較大值。
(2)采暖抽汽式汽輪機,可裝設三臺凝結水泵,每臺容量為最大凝結水流量的55%。
(3)最大凝結水流量的計算方法如下:
①正常情況下補給水不補入凝汽器時,按最大抽汽工況計算,不計人補給水流量后,與按純凝汽工況計算值比較,取較大值。
②正常情況下補給水補人凝汽器時,按最大抽汽工況計算,計入補給水流量后,與按純凝汽工況計算值比較,取較大值。
(4)設計熱負荷工況下的凝結水量應為:
①機組在設計熱負荷工況下運行時的凝汽量。
②進入凝汽器的經常疏水量和正常補給水量。
